扎染布的发展历程相当悠久,可以追溯到公元前。扎染tie-dyeing又有一个俗称,叫绞染。名字及其样式的得来是根据织物染色前,按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用线扎紧,然后松开扎线,这样就可以得到自然的晕色花纹。开始时扎染布和蜡染布都只有蓝白两色品种。现在则发展到了五颜六色,五彩纷呈多种发展格局。原料也从单一的棉布发展到丝绸、合纤和各种混纺布,现在的扎染布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不再局限于初始时期的单一。扎染的工具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扎线,现在的专业工具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,扎染布也不再是旧时代农村时代妇女的衣料,而且有了一个全新概念,那就是时尚。
制做扎染一般情况下都离不开基本的三个步骤:染前处理,捆扎染色,染后处理
染前处理
为确保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平衡,必需对织物进行一个染前处理的程序。这是因为原料织物都有着浆料、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。所以为了不受这些东西的影响,或者去除这些杂质。染前处理是不可无或缺的工序。
染前处理有:
退浆:目的是去除浆料,可用一些辅助物例如碱液、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从而达到退浆的目的。
用量:一般药剂为布重的3%左右,水约为布重的30倍。
精炼:织物纤维上一般都滞留着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,所以也必须去除这些方面的影响,办法就是通过烧碱加水沸煮织物。用量:烧碱为布重的3%,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。
漂白:漂白的作用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,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等辅助物加水沸煮。用量:漂白剂为布重的3%,水为布重的30倍上下。另外,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煮精炼。
熨平待用:其方法是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,作为描绘图案及捆扎的备用。
捆扎染色
将已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好记号,或者用绘稿液描上,然后就捆扎或缝结布料。完成后浸入水中使其全部湿透,完事后再取出稍微晾一下,切忌不要在阳光下暴晒。待到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,要计算好适当的时间。然后再用清水冲洗、放在室内晾干。
染后处理
经过晾干后的织物不必要等到完全干爽后才能打开,些少的湿润并不影响大雅,之后平坦摊开后,再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,直至完成。
在扎染制成品完工后,只是一件很单调的织物,并不吸吸引人的眼球,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或者一些技术让让产品来个华丽转身,这样的能让产品更具艺术魅力之外,也能提升产品的价格空间。当下行业内普遍采取诸如手绣,手绘,刺绣,刺字,绣花的方式去营造那件初始单调的扎染布。
发布时间:2018/11/22 10:47:24
|